新晋的道路:学校前身为中南民族学院,创建于1951年,2002年3月更名为中南民族大学。
2006年率先在湖北、广西开始试行一本招生,2010年扩至湖北、广西、河南、内蒙古、新疆5省。
资料存盘:学校开设了9大学科门类的60个本科专业;2005年,学校获得博士学位授与权,拥有民族学博士学位授权点。学校现有20门国家、省级精品课程,4个国家级特点专业建设点,1个湖北高校优势学科,2个湖北高校特点学科,14门省部级重点学科,6个省级品牌专业,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,13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。
2008年学校成为“推荐出色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”授与权单位。学校设有少数民族经济、女书、土家族、应用化学、等离子体、生物医学工程等48个研究所。
学子心声:“双塔高,百花艳,我的校园南湖边。杨柳依依,碧水涟涟,这里有我各族年轻人。手牵手,肩并肩,我的志向永不变。朝阳正红,豪情无限,民族大业担在肩。”
每当听到这首校歌,精神就特来劲。很好这就是位于白云黄鹤武汉的漂亮而富有朝气的民族之家——中南民族大学。说起民大,它的漂亮可谓是远近闻名,武大够美吧,那只算得上是大伙闺秀。民大的美,韵在民族,味在小家碧玉。
在武汉这个大学多如繁星的城市,民大的确算不上一所起眼的学校,但我相信,她韵在民族,味在小家碧玉的美深深地吸引着每个民大学子。走进民大校园,能感觉到一股小清新的气息。充满浪漫气息的南湖园、有着现代风韵的火之舞、渗透着民族气质的博物馆,每时每刻不叫人感觉到她的高雅、深邃。
当然,小家碧玉也有大乾坤。民大在全国能称得上与众不同的当是南湖之滨的图书馆——双子楼。它可是全国大学中最高的图书馆,共有17层。两幢高耸入云的高楼既独立而又连为一体,琉璃屋顶,缀以飞阁重檐,造型别致,优雅庄重。乘坐着电梯可以轻松上下每个楼层,南北自由相通。翻阅着馆里的书本,闻着有铅味的书香,在这里可以浏览古今,上知天文,下通地理,可以与各种学科相交,满足每个人的兴趣喜好,只须你喜欢它,爱上它,便会使你受益非浅。
作为全国五所民族大学之一的民大,是一所直属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的综合性普通高等院校。校像他的名字一样,学校最“溺爱”的当然也是民族学,作为国家民委重点学科的民族学,该专业的学生不只免收学费,还享受专业奖学金。为了塑造好这张名片,学校还为民族学打造了国内高校第一座民族学博物馆,馆内珍藏着各民族历史照片和各民族服装。
历程多年的韬光养晦,除去民族学以外,学校的应用化学、生物技术、电子信息工程也成为国家特点专业。不少人说民大就像一株盛开在寒冬的梅花。耐得苦寒,默默缩放,最后因沁人心脾的淡雅幽香而让人们所喜欢。
四川外语学院
新晋的道路:四川外语学院,简称“川外”,始建于1950年4月。
2009年前仅在陕西一本招生,2010年扩大至重庆、河北、贵州、陕西和青海。
资料存盘:学校经过60年的进步,已从刚开始专业单一的俄语专科学校进步成为拥有俄语、英语、法语、德语、日语、西班牙语、阿拉伯语、朝鲜语、意大利语、印地语、越南语和翻译、法学、新闻学、外交学、广播电视新闻学、金融学、广告学、对外汉语、汉语言文学、播音与主持艺术、旅游管理、人力资源管理、国际经济与贸易、国际政治等语种和专业,包含研究生教育、本专科教育、高等职业技术教育、继续教育及强化培训等多形式、多层次办学的外国语大学。学校现有19个系部,2个独立学院,25个本科专业,17个硕士点,有“托福”“雅思”“德福”“gre”“hsk”“日本语能力等级考试”“全海外语翻译证书考试”等考试知识点,是重庆干部外语培训基地。
学子心声: 还记得第一次进入川外时,炎炎烈日下,这片土地上确是人头攒动。这里的人不但不畏惧烈日,相反的他们与这太阳拥有着相同的热情。老生忙着迎接新生,新生忙着报到事宜。
高中三年级的那个暑假,我拼命挥霍掉我们的青春,以至于在开学之初的我犹如失去了翅膀的鸟,迅速坠落着。在度过了混沌的半学期后,我深深的被这里的环境所感染。游逛校园你会发现无处没“念书人”,他们或细细品读着某段意味深长的文字,或高声朗诵某段优美的诗篇,或几个人用英语闲聊着一天的趣事……在这里不只遭到来自外在的感官刺激,更有老师的时时警戒和同学的真挚鼓励。你说我还有哪些理由自我放纵呢?
充分发挥着外语教育优势,以文学学科为主,经济学、管理学、法学、教育学、哲学等多学科协调进步。拥有一文学术水平高、教学经验丰富、敬业精神强的师资队伍。她与美国、英国、法国、俄罗斯、德国、日本、西班牙、意大利、韩国、古巴、埃及等国家的40余所大学打造了校际交流关系,与国内兄弟院校在师资培训和本科生、研究生培养方面具备广泛的合作与交流。
川外是一个家,每一个川外人都会有和这个家相联系的梦和记忆,尽管它因人而异,而且也并不是一味的幸福欢愉,会有辛酸烦苦,也会有无可补偿的遗憾和愧疚。但请别忘记一个真实的家正是这样,并不是时时每件事能如你所愿,确是你永远坚定地的港湾。
重庆交通大学
新晋的道路:
1951年11月,邓小平领导的西南军政委员会为建设大西南,创建了重庆交通大学的前身——西南交通专科学校。
1960年8月,成都工学院土木系、武汉水运工程学院水工系和四川冶金学院冶金系并入学校,组建重庆交通学院。
2006年,学校新增为博士学位授与单位,并更名为重庆交通大学。非常长一段时间,学校在大多数省都坐落于二本批次,2010年已经在12个省一本招生。
资料存盘:学校学科专业覆盖面广,拥有3个博士点、4个一级学科硕士点、27个二级学科硕士点、6个工奥创士学位培养范围、3个高师硕士专业学位、46个普通本科专业、28个高职专业,并具备授与同等学力职员硕士学位、推荐出色本科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资格。教学科研平台实力强,教学科研仪器设施总值逾1.4亿元,建成了1个国家级素质教育基地、3门国家精品课程、2个国家特点专业、1个国家人才培养模式革新实验区、水平工程建设平台省部级平台38个,有7个省部级重点学科、17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,基础及专业实验室达30余个。
学子心声:记得09年的夏季,最后一届以重庆交通学院为名录取的师兄师姐挥手告别了学校。大家,则会以重庆交通大学的学子重新出发,为学校新的历史书写大家创造的精彩。
2008年的秋季,我终于走进了过去路过一次又一次的交大校门。对于生活在这个城市了近20年的我来讲,交大一步步的进步从爸爸妈妈的讲述变成了我们的亲自领会,虽然交大的光环比不上重大、西南大学,但对于成绩中等,沉迷从事交通行业的我来,交大却是我觉得比较适合的选择。
刚刚进入大学的时候,面对空出了一大半的时间,我有的不知所措,幸而在校报上看到了毕业的师姐推荐她的工作经验。于是,悠闲的时光变成了在图书馆的遨游,迷惘时牢记住自己心中的方向,感受着交大一天一天的变化,也欣喜地收成着我们的努力。
青岛理工大学
新晋的道路:学校前身是1952年12月创建的山东青岛建筑工程学校。
1960年6月升格为山东冶金学院,开始招收本科生。此后,学校隶属关系几经更迭,办学层次几起几落。历程了山东冶金工业学院、青岛建筑工程学院等时期。
2004年5月更名为青岛理工大学。
2006年在5个省一本招生,2010看在黑龙江、吉林、山西、四川、贵州等10个省一本招生。
资料存盘:学校设有18个教学院部。拥有56个本科专业,3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、33个二级学科硕士点、6个工奥创士专业学位培养范围、16个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专业,2个博士点,2个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;拥有工业流体节能与污染控制教育部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、海洋环境混凝土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及19个省部级重点学科、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;设有迅速制造国家工程研究中心-青岛示范中心、海尔-理工博士后工作站研发基地、山东高校在校大学生创业教育研究基地等。
学子心声:现在的大学一个赛一个的大,教学楼一座比一座高,运动场一个比一个豪华,图书馆藏书一天比一天多,或许对于刚刚踏入大学的学子来讲,极少人会将目光凝视于学校小小的一方校徽上。
我是个例外,当首次看到理工大的校徽,我不只陷入深深的遐想:那深蓝的背景就像理工背靠的这边土地,紧临着蔚蓝的大学,深邃的海洋里蕴藏的宝藏好似学校马上传授给大家的常识——太深太博大,等待着一个个理工学子去探到底。主图案一看就会叫人联想起青铜佳品四羊方尊,铭文屈曲盘绕,辅以极具现代设计特点的几何形,虚实相生,好似历史与今天的交汇。
就如此,认识理工,从认识校徽开始。下面的日子,我用脚步丈量着学校的大小,用双眼品赏校园的一草一木,用心灵去感受学校浩瀚的常识。
校名虽几经更换,从建筑到冶金再到理工,都指向了学校的优势特点学科土木建筑、机械制造、环境能源等。虽然我的专业并非学校的传统优势,或许有一天大家会为脚下这片土地增添一抹新的精彩。